我们的节日,春节,端州传统美食:裹蒸飘香迎新春,疍家年糕岁岁高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裹蒸是端州过年传统的应节食品,对很多端州人来说,没吃过裹蒸,不算过年。在年末岁晚一家人包裹蒸、吃裹蒸是一代代端州人共同的美好记忆。

居民在洗冬叶。

裹蒸的主要原料是用糯米、绿豆、五花猪腩肉,再加入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制而成。凡是吃过它的人都赞不绝口,它既是端州民间春节的传统食品,也是肇庆的“文化品牌”,更是岭南文化的独特内容。2009年“肇庆裹蒸制作技艺”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所制作的裹蒸,除传统用料外,还会在其中加入冬菇、鸡蛋、腊肠、海味等材料,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齐心合力包裹蒸。

“绿衣裳”里面包着调好味的糯米、绿豆和猪肉。摄影:梁伟芬

用草绳捆好后,就大功告成啦。摄影:梁伟芬

随着年味越来越近,在城区背街小巷就会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边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齐心合力包着裹蒸;另一边是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前用砖砌一个灶台,而灶台上架一个半人高的大铁桶,铁桶里装满裹蒸。红红的柴火烧得旺旺的,染红了人们兴奋的脸庞。经过近8个小时的大火烧煮,裹蒸特有的芳香在空气中弥漫,让人闻之心旷神怡的同时,又感受到新春佳节即将到来的喜悦。

把裹蒸放进大铁桶用柴火烧煮8个小时。

香气四溢的裹蒸出炉啦。

如今,这种裹着年味的裹蒸已不仅仅是新春应节食品,更是一种文明传承,一条维系亲情、乡情的纽带。

疍家糕

除了裹蒸粽以外,疍家糕也是端州特色的美食之一。说起疍家人,便会想起疍家糕。疍家糕是端州西江水上人家(解放前被称为“疍家”)的传统食品,因其层层相叠,所以又称为千层糕。在制作时,需要用石磨把浸泡了一晚的米,磨成米浆,调味后要一层一层地蒸熟,一盆疍家糕往往有30多层,耗时近两个小时才能蒸熟。它分咸、甜两种味道。其口感甘爽香滑、厚薄均匀、层次分明、色香味俱佳,“高”与“糕”谐音,有“步步高”的吉祥之意。2012年2月,该项制作技艺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把米洗好后再浸泡一晚。

磨米浆。

从左至右:分别是制作咸糕与甜糕的用料。

把调好味的米浆放在托盘里一层一层地蒸熟。

蒸熟后的疍家糕让人垂涎欲滴。

“非遗”项目疍家糕制作技艺代表传承人彭智勇在示范磨米浆。

疍家糕成了端州人的应节食品。以上7图由彭智勇提供

随着时代变迁,不少的疍家人如今已陆续上岸定居,这种疍家人的传统美食也走上越来越多市民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