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资源增强动能走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大庆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大庆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工业基地和黑龙江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地域文明悠久辉煌,拥有丰富的古生物、古人类遗产和辽金文化、满蒙文化遗产,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
近年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庆市委、市政府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携手驻庆油化企业和社会各界,着力推进大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特别是自2017年大庆市启动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大庆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明确提出构建“具有大庆特色、中部地区示范、全国资源型城市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目标,明确要求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充分把握融合发展机遇,始终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供高水平的文化体验和高品质的旅游享受为目标,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基础资源、生产要素、产业链条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机构改革效能,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领域高质量发展。
一、文化与旅游领域公共服务相融合
针对当前人们对文化体验和旅游消费需求的井喷式增长,而全市现有公共服务设施总量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的瓶颈问题,大庆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推进全域旅游产业链一体化项目为抓手,着眼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拓展旅游服务功能,依托旅游服务设施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共享大庆风土人情。依托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级重点工程东北第四纪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工程主体竣工、大庆市美术馆改建项目正式启动、大庆音乐厅正式挂牌和县级重点工程“肇源县文博体综合场馆(PPP)工程”A标段主体竣工、西城区图书馆和龙凤区图书馆正式挂牌、杜尔伯特县图书馆和文化馆搬迁工作正式启动,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提升工程有序推进。推进旅游服务设施标准化,更新各类旅游交通标志牌和景区标识牌300余块,投放自助查询机12台,完善自驾营地4处。设立旅游集散中心,全市3A级以上景区Wi—Fi覆盖率达到90%以上。杜尔伯特县入选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注重强化旅游项目建设,大庆汽车旅游小镇一期工程、嘎日迪休闲旅游度假区建成投用。开展旅游景区“厕所革命”,新建旅游厕所14座,景区新建厕所基本能够达到A级标准。
二、文化内涵发掘与旅游品位提升相融合
针对当前人们对文化体验活动和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变化趋势,我们围绕以“铁人”为代表的石油工业形象、以湿地温泉为代表的自然生态形象、以蒙古族风情为代表的民族民俗形象、以猛犸象为代表的地域文明形象和以沃尔沃汽车为代表的现代制造形象等强势IP,推动文旅产品和行程玩法的创意创新。大庆举办激情之夏、大庆之冬、中国(大庆)湿地旅游文化节、中国(大庆)雪地温泉节和送欢乐下基层、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进景区等品牌活动,充分发挥石油文化主题场馆多、种类全的优势,逐步形成了以“石油文化、生态湿地、雪地温泉”为主打的旅游产品体系,大庆冷资源和绿生态充分释放,全市旅游“冬强夏弱”的结构特征趋于改善。2018年大庆连环湖作为黑龙江省冬捕旅游联盟首任盟主,举办冬捕渔猎文化节,林甸县、杜尔伯特县全年接待俄罗斯游客达2万余人次,餐饮特色产品全鱼宴、全羊宴、坑烤等美食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杜尔伯特县连环湖景区、阿木塔蒙古风情岛跻身中国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榜。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2506万人次、同比增长35%,实现旅游收入174.5亿元、同比增长22.47%。
三、艺术精品创作与旅游空间拓展相融合
艺术创作不仅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丰富旅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的活力要素。大庆立足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争取各项艺术创作不仅要给人产生审美的感动,而且要使人产生旅游的冲动。大庆成功举办2017年央视中秋晚会,在全部27个节目中,大庆团体参演节目14个,《明月升》《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在水一方》《追寻》等节目伴舞,展开了一幅绝美而悠长的龙江风俗画卷,情景戏剧《又见铁人》将观众带回到石油大会战那段峥嵘岁月;市场化运作“学友·经典——世界巡回演唱会”,持续带动文旅市场繁荣发展。针对不同群体,推出杨利民戏剧作品展演、“9·26”文化艺术周、合唱艺术节、“辉煌大庆”主题歌会、“百湖歌王”争霸赛、儿童剧《奔跑吧·淘淘》《小邋遢历险记》等演出项目,带活以大庆歌剧院为主阵地的文旅演出市场。
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品开发相融合
针对文化遗产既是文化资源,也是旅游资源的特点,大庆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业发展相融合。大庆瞄准建设“世界石油遗产保护示范城市”目标,全面提升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大庆石油科技馆、大庆石油馆的展陈水平,加强松基三井、铁人一口井井址等重要文物单位保护,大庆油田、铁人一口井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积极推动非遗产品研发、非遗项目进景区,将非遗融入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各环节,为旅游发展注入文化内涵。全市各大文博场馆围绕“如何更好发挥文化场馆作用”做文章,在全市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实践研学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孩子们走进各类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探寻大庆地域文明源头,发现大庆石油会战历史,感受大庆城市发展脉搏。据统计,2018年全市有3万余名中小学生走进各类文博场馆开展研学探索之旅。大庆市博物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19年5月30日,哈尔滨市第七十六中学的1600余名师生乘坐高铁专列抵达大庆,开展“寻找铁人足迹,传承铁人精神”红色教育研学活动,进一步拓展研学旅游市场。
不管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历史传统,还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的现代追求,文化和旅游都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将着力探索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服务内容同旅游公共服务的有机衔接,把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力量聚集起来,把长期、中期和短期利益结合起来,着力促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走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让全市.320万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准的公共文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