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召开

2月10日,“广西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动一季度经济工作”系列主题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介绍全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情况。


2022年,广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2022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269.81亿元,同比增长5%,排全国第6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33元,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3%,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一是粮食生产再夺丰收,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广西全面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耕地保护田长制要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稻玉米高产攻关行动,提前建成24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150万亩水稻玉米高产攻关示范片,新增设立自治区粮食激励资金1.5亿元,全区粮食种植面积达4244万亩、总产量1393.1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生猪等畜牧业平稳增长,猪牛羊禽肉产量446万吨、增长3.1%。现代渔业快速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363.8万吨,增长3.1%。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二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广西开展“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全区51.45万监测对象已有33.77万人稳定消除返贫风险。“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实施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288.9万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28.5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5029元、增长12.6%,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3%,高于全国、全区农村居民平均增速。

三是“10+3+N”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广西立足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大力推进优势产业持续升级发展,新增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产业强镇10个。新增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个,新打造自治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40个。举办粤企入桂“双百”行动等招商活动,新签农业项目251个、总投资714.5亿元。全区新培育135家自治区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1574家,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6.3万家、家庭农场12.3万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5个。

四是农业科技装备不断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3家单位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种质资源圃,12家企业列入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新培育审定品种326个。创建5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8.3%。启动广西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千雁万群”“头雁”培育五年行动计划,2022年培育国家级头雁700人,自治区级头雁2000人。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普及行动、提升行动、先锋行动“三大行动”,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1.55万人。深入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化学农药施用量连续6年下降,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用地安全利用率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是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深入实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三年行动,2022年完成有效投资3751.2亿元,全区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2%。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全区超3.4万个组级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60%的行政村启动了农村“三变”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与管理,扎实推进3个全国试点县区工作,全区1157个涉农乡镇全部建立农村宅基地审批服务中心。

六是持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开展“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和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评选命名第五批星级村党组织1700个。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农村开展理论宣讲5万余场,激发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培育创建清廉示范村187个;积极推广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治理等模式,推进34个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全区清单制、积分制已推广覆盖超过1500个村(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