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 2014年,根据汕尾新区建设发展需要,汕尾市新组建2个国有独资公司:汕尾市振兴投资有限公司,完成注资9.74亿元(土地评估值),省股权基金融资7.79亿元,主要服务于汕尾新区基础建设;汕尾市红草产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注资2.2亿元。引进广东省粤运集团有限公司(省属国有企业)对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包括海丰县汽车运输总公司、陆丰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转让85%股权给广东省粤运集团有限公司,新成立汕尾市粤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汕尾市政府占15%股权,新公司全部接收汕尾市、陆丰市和海丰县3家汽运公司人员,保证3年内不裁员。此处,市中旅社、市区盐务局盐工医院、市电影公司改制工作也顺利完成,市中旅社改制后更名为汕尾市中国旅行社责任有限公司、市区盐务局盐工医院改制后更名为市广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市电影公司则清算后注销。
(唐兹强)
【商事制度改革】 2014年,汕尾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改革部署,全面推开商事制度改革,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放宽工商登记的其它条件,公司登记不再收取验资报告。开展“先照后证”登记改革,全面落实《广东省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广东省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目录》“两个目录”,压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仅保留13项前置审批,将其余108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通过放宽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创业热情,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改革成效明显。据统计,从3月1日至12月31日,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1987户,注册资本(金)766030.9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12.69%,其中新登记各类企业1394户,注册资本(金)675480.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0.7%和296.17%,新登记公司1238户,注册资本686678.1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1.62%和437.04%。截至2014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市场主体107264户,比增11%,首次突破10万户,排在阳江、潮州、云浮市之前。另外从2014年10月1日起,全面启动年度报告和即时信息公示制度,取消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制度。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9364家市场主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报送2013年度报告。
(市工商局)
【市县公立医院改革】 一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 2014年,在海丰县、陆河县取得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础上,陆丰市取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至年底,全市有7家试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各地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财政投入弥补减少收入,同步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进一步强化。二是市直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2014年,市政府引进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央企业)对市属3家医疗机构(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病院)进行股份制改造,上述3家医院整体打包,经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后,以净资产入股,组成新公司,经合作双方多次协商决定,新公司由汕尾市政府持股40%,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0%,3家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由新公司接受。
(张 军)
【公共事业价格改革】 2014年,汕尾市物价改革面临难得“窗口期”, 坚持市场化为导向,不失时机地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一是合理调整汕尾市市区出租车运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车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办〔2004〕81号)、《广东省定价目录》、《广东省价格听证目录》等规定,依法开展市区出租车运营成本监审,召开汕尾市市区出租车运价调整听证会,充分听取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意见,本着兼顾经营者利益和市民承受能力原则,拟订汕尾市市区出租车运价调整方案,报经市政府六届二十八次常务会议批准,自2014年2月10日起市区出租车起步价调整为7元/2公里,较好地促进汕尾市出租车行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提出放开瓶装液化石油气销售价格管理的建议获得省发改委采纳,待新的《广东省定价目录》正式出台后实施。
(范肖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