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是全国第五个烈士纪念日,苍松翠柏掩映下的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在台山这片热土上,先后有355名优秀英雄儿女,为民族的独立解放,为家乡的建设发展,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不能让这些优秀的台山儿女成为无名英雄,每个烈士的名字都应该牢记,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今天的繁荣安定。下面,我们回顾一些烈士英雄的革命事迹。
一、弃笔从戎、义无反顾参与革命斗争
(一)李荣熙,字道敬,号华甫,生于1899年,广东台山台城筋坑良边村人。其父李圣福,清末秀才,治家严谨,在乡中颇有名望。早年在乡间执教,后赴加拿大山地杯埠谋生,育有二子四女,荣熙居长。
荣熙秉性忠厚仁慈,勤奋好学,深得父母及亲属器重。在台山师范读书时,成绩常位居前茅。与同学相处好抱打不平,尤其爱护幼小同学。时值清末民初,土匪、盗贼猖獗。荣熙每逢寒暑假回家,即邀集村中青少年男子练习武功,加强抗匪能力。他自己也因此练成了一副好体魄。
荣熙素怀大志,常说“男儿生当斯世,当为国家社会效力,不能老死牗下”。1920年师范毕业即考入北平政法大学,毕业后继续在该校研究院攻读政治学,1926年毕业。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大革命时期,国家急需军事人才。荣熙得到国民政府要员李烈钧、石青阳赏识,被介绍赴日本示官学校学习。1929年毕业回国,从此进入军旅生涯。初入国民革命军蒋光鼐部六十一师任上尉参谋,在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擢升为少校。后又晋升为中校团副兼六十一师第九旅第三营营长。1930年该部改编为十九路军,荣熙任六十一师一二二旅第六团第三营中校营长。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日战争爆发。李荣熙奉命率第三营由南京赴上海增援,驻守蕰藻浜。2月13日,日军大军进犯,李荣熙命令分兵左右夹击,亲率百骑居中,把敌人击退。战斗中,李营长冒着枪林弹雨直冲敌军阵地,大大鼓舞了全军士气。战至下午三时许,不幸中弹牺牲,壮烈殉国。时年33岁。
1933年4月,台山人民在县城西郊中山公园内(1958年8月1日改名为台山革命烈士陵园)正面第二级台阶右侧建立李荣熙烈士纪念碑。
(二)温梦熊,生于1903年,台城安步沙步村人。1925年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回乡,负责领导台山农民起义,组建农民军。1927年12月11日,参加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他以卖粥为名,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28年6月,因村人告密,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于1929年6月4日惨遭杀害,时年26岁。
(三)陈仲博,原名陈福海,1915年出生于台山市三合镇良村村委会,1935年在广州主编《快报》,宣传抗日救亡,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台山任《劲风日报》总编辑。1938年赴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在沂蒙山区任八路军某部政治委员、专员,1945年在沂蒙山被日寇杀害。
(四)庄则厚,生于1929年,赤溪冲金村人,中共党员。1943年,庄则厚在斗山任远中学就读期间,受在斗山的地下党组织的影响而向往革命。1948年,参加台(山)开(平)赤(溪)总队东海队。同年春,参加中国共产党,担任东海队特务长。1948年11月,国民党军罗献祥部队从唐美进入田头“扫汤”活动在赤溪地区的革命武装;庄则厚不顾生命危险,从冲金往浮石将敌情报告何仲儒(台开赤武工队负责人),途经乌石冲时遭到敌人的伏击牺牲。时年19岁。
二、心系祖国,甘愿为国捐躯
(一)容广成是美籍华侨,祖籍冲蒌前锋磨刀水村。眼见日寇侵华,容广成毅然回国抗曰,他回国时写给亲人的信里说:“男儿报国,千载一时,热血头颅,必取得相当代价。”其爱国情怀,跃然纸上。容广成在中央航校五期高级班毕业后被委任为国民空军五大队十七队飞行小队长,任空军少尉军官,奉令调驻南尔。1937年8月11日,容广成又奉命出战西北战场,多次痛击日本空军强盗,浴血奋战,战果辉煌。
1938年3月8日,容广成所属部队奉命出击山西芮城县风陵渡,这场战斗战况尤为激烈,敌机成群结队,严密地向他包围,而容广成临危不俱,沉着应战,果然击落击伤敌机多架。当时容广成自感任务完成,巧妙地摆脱敌机,冲出包围圈,胜利回防,而在陕西华县渭南上空精点总机组战友的时候,发现有一友机被敌机重重包围,而敌机数倍于我方,情况非常危急。此时被敌机包围的战友也是同乡前锋归厚村周道参之子,为了援救战友,容广成义不容辞调转机头,勇猛冲遣敌机群,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机声轰鸣,打得敌人心寒胆丧,救出战友,此时容广成因精力消耗已尽,疲劳过度,且寡不敌众,不幸被敌机击落在甘肃兰州市市郊,以身殉国,年仅27岁。
烈士为国捐躯,英勇壮烈,当地老百姓和地方官员,为表他们的哀思,把烈士的尸骸,用木板夹起企立着拍影留为纪念。当时全国报纸,书刊都影印他的遗像和报导他英勇战斗和爱国爱友的感人事绩,使其载入史册,以激励后人。容广成烈士英勇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其空军中尉军衔。
(二)李龙英,1923年正月出生于一个华侨家庭,台山市三合镇环安村委会东安村人,青年时期就读于广州广雅中心,台山县立中学。他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投身革命运动,积极参加台山青年抗日先锋队活动,是一位出色的革命战士。1939年夏,在台山游击队干训班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历任东江纵队,新高鹤人民游击队连指导员、副团长。他身先士卒,深得战士的拥戴。
1946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作出恢复武装斗争的决定。1947年3月16日,游击队在汶村大迳口伏击国民党台山自卫队第四中队,打响了恢复武装斗争的第一炮。大迳口伏击战,游击队大获全胜,敌人怆惶逃窜。
刚从香港受命回台山负责领导台山游击队的政治领导李龙英、负责粤中游击队的政治领导李德光,以及李龙英的爱人陈坤、李德光的保卫员杨云归队时恰当在大迳顶与败逃得敌人狭路相逢,猝不及防,而落入敌人魔掌。李龙英以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同年9月28日在广州流花桥英勇就义。
三、刑场上的婚礼
陈铁军,因“刑场上的婚礼”而传扬天下的陈铁军、周文雍烈士,是一对以假夫妻身份开展革命工作的革命战士。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而双双被捕。在牺牲前一瞬间宣布结婚,把生命和爱情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陈铁军原名陈燮君,祖籍台山市三合镇黎洞村委会桥坎村,1904年出生于佛山。15岁那年,因不满家庭包办婚姻而愤然离家出走广州,考入女子中学,后入广东大学(中山大学)文学院预科班,参加了新学生社的进步组织。1923年加入共产党,改名陈铁军,担任广东省妇女解放协会秘书长。同年5月,被选为第三届妇女协会执行委员,任常委和副主任。1927年春,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妇委委员,在邓颖超领导下进行革命工作。
在“4.12”反革命政变中,广东的国民党反动派搜捕进步师生。4月15日陈铁军,掩护因难产住院就医的中共广东区委妇委负责人邓颖超安全转移去香港。后接中共广东省委通知,到广州与周文雍假扮夫妻开展地下工作。周文雍是开平百合人,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成为广州重要的学生领袖。1925年夏,转为正式党员,并担任中共广东区工委委员,翌年,担任共青团地委书记。1927年4月任中共广州地下市委负责人。广州起义爆发,担任工人赤卫队总指挥。
1928年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五)由于叛徒告密,周文雍与陈铁军不幸同时被捕。在狱中,不管是威迫利诱,还是严刑拷打,敌人休想在他们口中得到半点口供。敌人被弄得束手无策,决定枪毙他们。反动派问他们还有什么要求,周文雍说,要和妻子陈映萍(陈铁军化名)合影,于是敌人把摄影师带到狱中,为他们在狱中拍摄了结婚照。
1928年2月6日下午,周文雍和陈铁军被押解到东郊红花岗(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刑场。刑场上,他们神态自若,向四周群众演说,并庄严宣布结婚,朗声吟诵他们在狱中写的诗句:“头可断,肢可折……志士头颅为党抛……。”接着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许多群众被感动得哭泣流泪。最后英勇就义,刑场上的枪声成为了他们结婚的礼炮。时年周文雍23岁,陈铁军24岁。
四、无论战地在何处,不惧危险,奋战到底
(一)麦崇湘,又名麦寿南。麦崇湘出生于1916年,冲蒌镇竹湖沙坦村人,他是家中唯一养子,其养父麦日享到美国旧金山劳工后多年未归,他从小随养母在村中长大。麦崇湘待人有礼,但性格耿直,爱憎分明,且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眼看外敌入侵,国家积弱,民族危难,年仅十六、七岁的麦崇湘毅然加入了以蔡廷锴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这支部队将近九成人来自广东,在1933年以“一•二八”松沪抗战而誉满海内外,其“大刀队”尤为出名,取下无数日本侵略者的首级。1933年12月开始,反动的蒋介石出动10万大军进攻十九路军,为了保存这支光荣的军队,十九路军被迫接受改编。后被蒋介石取消番号,改编为第七路军。
后来几经周折,麦崇湘又从第七路军转编到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下属部队。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4月,麦崇湘随孙立人所率的新38师下属部队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在这次作战中,麦崇湘英勇杀敌,其所在的新38师113团以800多人击败日军4300余人,解除了7000名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立刻成为英美新闻报道的焦点。
1942年8月,麦崇湘随部队到达印度,进驻印度蓝姆珈训练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10月,中国驻印部队改编成新一军,郑洞国任军长,下辖孙立人新38师和廖继湘新22师,麦崇湘在孙立人的新38师任中尉副连长职务。
1943年10月,麦崇湘随部队进攻胡康河谷日军王牌部队18师团,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于邦,取得于邦大捷。1944年2月至7月期间,麦崇湘随远征军部队先后参加了攻克孟关、瓦鲁班、加迈、胡康河谷、孟拱等地,其部队击毙击伤日军2万多人,麦崇湘勇猛杀敌,为捍卫国土浴血奋战,在战斗中多次负伤。期后,麦崇湘转编入孙立人将军的新一军,任上尉连长职务,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国。
抗日战争胜利后,本以为从此可以退役回家过和平日子的麦崇湘,发现国民党反动派站在了以人民对立的一边。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集团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撕毁和平协定,悍然发动内战。麦崇湘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举动非常气愤,1946年8月,麦崇湘决定弃暗投明,脱离国民党部队,参加革命,投诚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任副连长。1948年下半年,麦崇湘在江西省上饶县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32岁。
1952年,中共中央发来革命烈士证书,烈士证书由麦崇湘的妻子梁娟叶和女儿麦顺平收藏,证书上有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永垂不朽”四个字。家乡人民怀念麦崇湘烈士的抛头颅洒热血的丰功伟绩,认为他是一位可歌可泣、永垂千古的民族英雄。1953年,家乡人民在竹湖公路旁为麦崇湘烈士立碑纪念,每逢清明时节,本地群众前往祭奠,缅怀烈士英灵,激励后人为祖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李仕均,中共党员。出生于1949年12月,斗山镇唐美村委会人。1968年在斗山镇应征入伍,1979年参加中越边界自卫反击战,时任33724部队特务连连长,于同年3月5日在中越边界自卫反击战中光荣牺牲,牺牲时年仅31岁。
五、义无反顾、甘心奉献
(一)林基路,原名林为梁,1916年4月17日出生于都斛镇大纲村。1938年2月,受党派遣到新疆工作,先后任新疆学院教务长、阿克苏专区教育局长、库车县县长、乌什县县长等职务。1943年9月27日,年仅27岁的林基路与陈潭秋、毛泽民等共产党员遭到反动军阀杀害,英勇就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二)刘永超,生于1972年。1995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大江派出所副所长、冲蒌派出所副所长、深井派出所教导员、南门派出所教导员;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4年12月5日,时任南门派出所教导员的刘永超带队抓捕毒贩,被歹徒突然袭击、身负重伤,但仍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42岁。刘永超牺牲后,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群众的认可,其可歌可泣的事迹在社会广泛传颂,他成为台山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样。
2015年4月,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追授刘永超同志“最美基层公安民警”荣誉称号;同年10月,公安部追授他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今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刘永超被评为“革命烈士”。英雄已逝,浩气长存!刘永超用生命诠释了新时代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崇高品质。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的功勋与世长存,他们牺牲的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意义归属,即“为人民而死”。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