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惠州市市直机关党员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正式启动,市直6支党员健康志愿服务队深入扶贫村送医送药。活动期间将每月组织医疗服务队到扶贫村开展医疗巡回救治,就贫困户开展医疗技能培训等活动,以实现患病的贫困群众得到救治,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困病返贫等问题,增强“造血”功能,真正奔向小康。
健康扶贫工程救助对象有1559人
据悉,经过调查摸底,全市148个贫困村中需要医疗救助的对象有1559人,这些贫困人口是我市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也是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主要对象。
在昨日的启动仪式上,市中心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惠州华康医院分别组建了党员健康志愿服务队,并接受市领导授旗。简短的仪式结束后,市直党员健康扶贫工程全面启动,党员健康志愿服务队奔赴各个扶贫村开展医疗救治活动。
到达惠东白盆珠白马村后,市中医院和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党员健康志愿者们就忙活开了,测血糖、量血压、开药发药、派健康传单……陆续有村民过来寻医问药。
据介绍,白马村是经济比较落后的革命老区,属于省级贫困村,全村463户2112人,共有扶贫对象50户,主要是致富途径不多、家庭成员身患疾病、家庭人口较多劳动力少等原因致贫。
为救助家庭提供月嫂医护等技能培训
在医疗救护现场,东时记者见到白马村村民林火金。林火金今年35岁,家里有三个孩子,其中最小的儿子现在5岁,出生六七个月就查出患有重度地中海贫血。“三个孩子都在家,小的也不能离人,我只能在家务农了。”
林火金告诉东时记者,他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了,没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技能,2010年之前在外面做搬运工,每个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2010年母亲病重,他辞工回家照顾,从此再没有出去打工。2012年小儿子出生后被查出重度地贫,无疑让这个家雪上加霜。
林火金家属于低保贫困户,每个月有两千元左右的低保,基本都花在小儿子看病上。平时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就靠林火金一个人务农,为了创作更多价值,他把周围别人不种的田都借过来种,还养了几头牛,有空时还帮村里人干点零活。
“小儿子一到月底就脸色苍白,每个月都要去惠州市区住一两天院,输血、打针这些,现在肝肺都有点肿大。”林火金说,小儿子经常半夜高烧,而且一烧就是40度以上,下面的医院根本看不了,只能连夜送市区。“家里还有两个大的在上学,我根本没办法离开。要是有得走我早就出去了,就是走不了。”
党员健康志愿服务队的下乡救治将为林火金一家带来最基本的医疗帮助,同时林火金及其妻子将有机会参加医务护工技能培训和月嫂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可通过专业技能增加收入。林火金也希望得到医疗经费方面的帮助。
措施
“五个一点”解决贫困户医疗费用
为确保完成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两大核心任务”,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更好地落实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要求,我市特制定市直机关党员实施健康扶贫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
根据工作安排,为充分发挥医疗系统党组织和党员的技术特长和医疗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由市直工委、市卫计局、市扶贫办、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社保局等单位共同牵头,由市中心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惠州华康医院等单位组成党员健康志愿服务队,市直和驻惠各副处以上单位作为责任单位共同参与。
1 宣传健康扶贫政策
整个健康扶贫工程为期一年,分三个阶段实施。活动期间各单位将入村入户宣传健康扶贫政策,让有医疗救治需求的贫困户熟知相关政策、流程和服务内容,放下包袱接受救治,改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状。并广泛宣传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知识,深入开展环境卫生运动,使其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2 服务队每月巡回救治
党员健康志愿服务队将制定党员健康扶贫志愿服务计划,每月组织3-4支党员健康志愿服务队到贫困村开展送医送药等医疗巡回救治工作。对需要治疗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救治。能一次性治愈的,组织省、市医疗专家集中力量实施治疗;需要住院维持治疗的,由市卫计局负责协调相关医院进行救治。
3 解决贫困户治疗费
根据工作安排,要求市卫计局、市民政局、市社保局等单位牵头组成健康扶贫工程协调小组,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机制,将能纳入社保等范围的救治经费先行解决。对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贫困人口,加大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解决贫困户医疗救治经费、看护费、营养费等问题。主要采取“五个一点”的方式解决:即由医保资金解决一点、扶贫单位支持一点、市财政资金拨付一点、市慈善总会资助一点、社会各界和公益组织捐助一点。
4 培训医护技能助脱贫
为帮助贫困户学会一项技能,真正实现靠技能脱贫、造血脱贫,我市还将在有条件的村开展医护技能脱贫工作。工作安排要求由市各级医院与各扶贫村挂钩,对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固定收入的贫困村民开展医务护工技能培训和月嫂技能培训,把培训合格的村民推荐到相应岗位工作,使贫困户实现通过医护技能增加收入。培训费用由挂钩单位、医院、资助企业和慈善总会资助解决。
5 在村镇开展康养脱贫
此外,为发挥农村环境优势、节约康复成本,我市将在有条件的村镇开展康养脱贫。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扶贫村贫困患者,经医院治疗后回到本村或乡镇卫生院进行康复休养,由经过技能培训的当地医务护工进行护理。二是城市患者,经医院治疗且需要康复的,鼓励到生态环境优美的农村医务护工家中或当地乡镇卫生院进行疗养,由当地医务护工进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