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急剧增长的生育需求将对我市现有的助产机构均形成较大的压力。
东江时报讯 日前,在市政协组织媒体采访委员活动中,市政协委员、市第二妇幼保健院院长许汉标向东时记者介绍,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江北总院计划年内启动,力争在2018年底前建成和投入使用建设总院的地块位于惠城区江北街道三新村金石二路南侧,面积约4.4万平方米,毗邻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届时,该院将新增床位600张,缓解即将出现的二孩生育床位紧张情况。
全市每年新增出生人口约1.1万人
去年11月,市第二妇幼保健院表示,拟在惠城区江北街道三新村金石二路南侧一块约4.4万平方米地块建设院总部,该院计划申请该用地,用于建设院总部,这得到市以及惠城区人大代表的支持。今年2月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召开期间,市政协委员、市第二妇幼保健院院长许汉标提交《关于加快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发展,进一步缓解二孩生育需求压力的建议》,称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已向市委、市政府申请江北医疗用地用于建设总部。该提案被列入市政协重点提案。
许汉标称,惠州市目前常住人口有480多万,全市每年出生人口超10万人,目前我市有各级助产机构115家。随着惠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涌入,预计全市每年新增出生人口将呈20%的数量即每年约11000人递增。尤其是国家正式放开二孩政策以来,惠州将迎来另一波生育高峰。根据摸底调查,全市目前符合二孩政策生育标准的对象约有19万多人,其中仅惠城区就有5万多人,急剧增长的生育需求将对我市现有的助产机构均形成较大的压力。
“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每年分娩的人数均位居我市各级助产机构之首,年分娩人数约8400人,年门急诊就诊人数72万人次。”许汉标说,今年第一季度,该院业务量同比增长36%,预计今年在该院分娩量将达到1万人左右。不过,该院目前受到了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如南坛、江北两个分院区地方狭窄、交通不便、业务用房不足、周围没有设置停车位,上排院区则是旧厂房改造而成,导致很多医疗功能不能完善,如业务用房无法按规范设置、部分科室无法设置(生殖中心场所不够,病案室因承重问题至今未能解决)、楼层过高人流垂直运输困难、病人等候电梯时间长、绿化覆盖率不够、无患者活动场所、设置300张床位但仅有40个停车位、教学医院无实习生宿舍等等,已无法满足医院业务增长和有效应对二孩政策放开带来的生育需求,择地建设总院迫在眉睫。
江北区域妇幼等医疗服务需求缺口大
东时记者了解到,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物色”中用于建设总院的地块位于惠城区江北街道三新村金石二路南侧,面积约4.4万平方米,毗邻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目前,惠城区两大主要妇幼保健机构市第一妇幼及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均设在城区南部。在城区北部尤其是江北区域,仅有市第一人民医院、铁路医院以及其他民营医院,这些医院均属于综合性医院,仅有一家妇幼保健院分院,难以满足江北区域居民关于妇产、儿童、生殖健康等医疗服务需求。
许汉标称,随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预计每年新增出生人口将呈20%的数量递增,到2020年,惠城江北区域总人口数预计约为40万人。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江北总院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开设床位600张、停车位900个。
东时记者了解到,今年惠城区“两会”期间,“启动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总部建设”写入惠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此外,《惠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提到,2016年惠城区将启动建设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江北总部建设,投资估算总额6.8亿元,建设时间为2016年至2018年。
许汉标说,“我们计划年内启动建设,力争在2018年底前投入使用。”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江北总部届时可满足年门急诊就诊人数约100万人次、年住院人数约3万人、年分娩人数12000人的医疗保健需求。 本组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数说“二孩”
今年至2020年为生育高峰
据惠城区卫计局调查数据,全市目前符合二孩政策生育标准的对象约有19万多人,其中仅惠城区就有5万多人。该部分二孩生育需求将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全面释放出来,初步估计2016年为二孩生育发展期,全市将新增出生人口约8000人,2017年至2018年为二孩生育高峰期,全市每年新增出生人口约2万人,2019年以后为生育二孩平稳期,全市每年新增出生人口约11000万人。
在二孩生育的人群中,高龄生育占了很大部分比例,高龄生育伴随着高风险,需要更好的医疗条件。据惠城区卫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高危产妇人数预测为11550人左右,2017年、2018年为15840人左右,2019年、2020年为1254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