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鲨性情温和,不害怕渔船,在惠东海域时有出现。 图片由“双月湾-小保”提供,请作者与《东江时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东江时报讯 记者谭琳 昨日,又有网友给《东江时报》报料,在惠东海域看到鲸鲨了。5月6日《东江时报》A03版报道了惠东有渔民捕获一条近千斤重的鲸鲨。大家这次不用担心,这次发现的鲸鲨非常健康地在海里游来游去,并未被捕捞上岸。
渔民
惠东海域不时能见到鲸鲨
昨日,网友“小华”发了几张鲸鲨的照片给东时记者,图片显示一条鲸鲨在海里游来游去,也不害怕渔船,在鲸鲨的身上还有多条“吸盘鲨”。网友“小华”告诉东时记者,这是他的朋友在惠东海域拍摄到的照片,至于具体拍摄位置,为保护这只鲸鲨,《东江时报》经慎重考虑后决定不予透露。网友“小华”说这些鲸鲨真的很可爱,希望大家看到这些大鱼的时候,不要总想着下网捕捞,而应该更多地从欣赏角度来看待这些海洋生物。
东时记者也联系上经常在惠东外出捕鱼的阿鹏,他说他在惠东海域捕鱼时,时不时能见到鲸鲨的踪影。因为鲸鲨主要是吃小鱼的,所以只要看到鲸鲨出没,这就意味着这一带的鱼很多,当天捕鱼一定能有大收获。阿鹏告诉东时记者,鲸鲨的性情温和,不会攻击人类,他们也并不害怕鲸鲨。但是有的渔民为了一己之利,会打捞上来售卖,实在令人痛心。因为长期生活在海边,这些鱼儿就熟悉得像阿鹏的朋友。他呼吁,大家看到鲸鲨、龙趸等大鱼时,能够有一个仁爱之心,千万不要去打捞。这些大鱼都是保护动物,捕捞销售都是违法的。“我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严打这些捕捞野生动物的行为,让这些鱼儿在惠东安全地生活着,给它们一个良好的环境生活下去。”阿鹏说。
网友
没想到惠东有这么多野生大鱼
这两个月来,惠东海域频繁出现大鱼,引起了不少市民和网友的关注。惠州本土知名公众号“深八惠州”,也专门因《东江时报》的报道,对惠州鲸鱼进行了研究。根据“深八惠州”发现,古代不少字典对“鲸”这个字的解释,是以“惠州鲸鱼”为注解。比如明代的《正字通》,在夸张地解释了鲸鱼是何等的庞然大物之后,特别引用了“惠州府鲸头骨如数百斛,一孔大如瓮”内容。由此或可说明,古代人对鲸鱼的有限认识,主要是来自在惠州出现的那个巨大的鲸鱼头骨。在惠州海域里还有一个地名叫“鲨鱼涌”。望文生义,应该鲨鱼涌这片海滩,过去经常有鲨鱼出没吧,要不然港口钓鲨队也不会有这么辉煌的成绩。1958年,港口钓鲨队就钓鲨鱼175万斤。
市民陈小姐说,以前觉得惠东的海就是旅游度假的地方,真心没想到环境这么好,还有这么多野生大鱼出没。“吃货”小张说,看着惠东频频捕获大鱼,第一个想法就是当地的海鲜不错,要找个时间和朋友一起过去吃,“当然,不会吃野生动物,我们会有分寸。”
有网友则认为,惠州频繁出现大鱼,倒是可以学习国外的观鲸旅游,将出海看大鱼变为惠州旅游的一大亮点。对于这个观点,也有网友提出疑问,网友“阿喵”说,害怕旅游项目变味,本来是看大鱼,最后变成了吃大鱼。网友“古麦”也担心,晒出来这些大鱼们出没的地方,大鱼可能就成了猎杀对象。
惠东有关部门也表示,这个提议可能难以实现,毕竟出海看大鱼还不是真的天天有,尚属可遇不可求。
他山之石
观鲸旅游是怎么回事?
所谓的观鲸,最初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所兴起的现代商业捕鲸活动,那时候,有将近十五万头的座头鲸分布于从南极冰原跨过赤道延伸到北纬65度的广袤海域中;而如今,这一“海洋巨人”的种群数量大为下降。作为少数拥有迁徙习性的群体性大型哺乳动物,它们每年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有规律的南北洄游,每当夏季来临之时,整个北太平洋将近三分之二的座头鲸会从夏威夷北部启程,花费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游弋超过5000公里的距离来到阿拉斯加峡湾附近开始觅食,然后每当冬季来临之时,则返程回到夏威夷海域繁殖及哺育后代。所以每当一年夏季来临,狭小的海湾,温暖潮湿的北太平洋季风,数以十万计同样洄游的鳟鱼,再加上这些远道而来且饥肠辘辘的上千座头鲸们,使得阿拉斯加峡湾就成了世界上最好的观鲸地点之一。谭琳
相关链接
发现野生生物受伤请拨打热线
如果市民发现有人非法捕捉水生保护动物,或者发现保护动物受伤生病,都可以立即拨打2277067(24小时热线),和市海洋与渔业局联系。大家不妨将这个电话存进手机的通讯录,爱护海洋生物,需要你我他。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