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新闻
<
珠海市全面推开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强化政治功能,形成社会功能

“两新”领域团组织开展“感知珠海 服务产业”主题活动。  

联合8部门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改革方案,斗门区团干部配备率增至100%,香洲区“两新”领域团组织增长197.4%……2022年8月,经党中央同意,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全面推开。团市委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改革聚集成势、聚变出彩,为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注入青春动能。

坚持党建带团建

联合多部门率先出台市级方案

“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的立身之本,我们第一时间向市委报告改革要求、工作现状、改革计划,提请市委分管领导牵头召开全市改革推进会,各区均已成立以党委领导为组长的改革专项组,确保改革在党委领导下统筹推进。”团市委书记侯文涛说。

统一思想,谋定后动。团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巡察办等8个部门,在全省率先出台《珠海市贯彻落实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方案》,部署四大方向40项具体举措。四大方向包括改革团的工作力量选用机制、改革组织设置和动员机制、改革团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地方和基层完善党的领导机制,40项具体举措均细化数字指标,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

“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使基层真正强起来。”侯文涛表示,本次改革以干部来源多元化、组织方式多样化、引领动员网络化、工作内容项目化、生存资源社会化、运行机制扁平化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共青团在县域强化政治功能、形成社会功能,不断增强共青团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创新专挂兼模式

斗门区团干部配备率增至100%

“拓宽团的工作骨干来源渠道是改革重点举措之一。”团斗门区委书记邓海薇说,建立符合群团特点的专挂兼工作模式,不拘一格从国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选配优秀青年担任基层团的职务,持续提升组织效能。

作为第二批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扩大试点区,斗门区作出了积极探索。该区突破团干部选用身份限制,从政法系统和社会领域选配挂职、兼职副书记2名,挂兼职团干部数量达编制50%;推荐1名优秀挂职副书记提拔为专职副书记,从法院商调1名调研型青年人才,2022年初团区委编内干部配备实现100%;面向社会领域选拔返乡创业、社会组织等18名优秀青年担任镇街团干部,镇街团委挂兼职团干部配备实现100%。

基层青年工作专业化平台建设工作也如火如荼进行中。香洲区产业青年人才协会自筹备阶段就受到广大产业青年追捧,金湾区也相继成立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和大学生联合会。

扩大社会化覆盖

香洲区“两新”领域团组织增长197.4%

社会领域团组织从2021年年初452家增至目前951家,增长率为110.4%;“两新”领域团组织从2021年年初155家增至目前461家,增长率为197.4%。这是香洲区“两新”团建交出的答卷。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建带团建的重要引领力和共青团系统全面深化改革的内生推动力。据团香洲区委书记许超群介绍,团区委联合区委组织部部署“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有效促进已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100%建立团组织,还多次召开区级“命脉工程2.0”工作专题推进会,全面加强团组织规范化建设。

团市委组织部部长辛文涵表示,在扩大传统领域团组织覆盖的基础上,将聚焦规模以上“两新”企业,通过党建双同步、园区团建等路径,加强对“两新”组织和各类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的组织覆盖,并将“两新”企业建团纳入企业发展、优惠政策、行业评级等政策依据,确保“建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带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