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学
<
千古名贤张九龄的廉吏故事(三)

河南赈灾


     有一年夏天,河南中源大地烈日炎炎,久旱不雨,某县县令为了求雨消灾,在一座山坡前面的平地上临时搭了一个土台。土台上,坐着一排神情严肃的地方官吏。一位身披八卦长袍的道长正在挥舞长剑,口吐火焰,众巫师围坐一圈,念念有词。他们是在煞有介事地斩妖除魔,呼风唤雨。土台前面是一片开阔地,黑压压的人群,衣衫褴褛,长跪不起。土台一侧,幡旗猎猎;旗下站立着几个上身赤裸的刽子手,手执大刀,怒目圆睁。刽子手跟前跪着几名五花大绑即将砍头祭旗的囚徒。他们有的表情麻木,低头不语;有的昂首挺胸,视死如归。囚徒两旁还有一批陪斩的罪犯,也是捆绑着跪在地上。

     大铳响了三声,刽子手举起大刀,正要往下砍的刹那间,一匹飞骑从山坡后面疾弛而来。骑马人一边挥鞭抽打快马,一边高声喊道:“刀——下——留——人!”台上的官员慌了神儿,道长巫师吓得目瞪口呆,刽子手的大刀停在半空,台下的万千民众一阵骚动,齐刷刷地抬头往山坡望去。原来,骑马人正是张九龄的家院张忠。张忠高举尚方宝剑,策马跃上土台,众地方官吏一见大惊,连忙跪伏在地,道长巫师更是惶恐地俯伏于地,不敢动弹。

     张忠下马收剑,对地方官吏说到:“诸位大人请起,不必惊慌,钦命河南赈灾使张大人马上驾到。”说完带领土台上的地方官吏走上土台,列队迎接张九龄的到来。这时,山坡后面出现一辆朝廷专用的车骑。张九龄坐在车内,几位随员前后相伴,策马扬鞭。前头开道的是十多名威武的骑士,是宫廷禁卫,一个个手执兵械。张九龄走下车来 ,扶起跪地迎接的地方官吏,带着责备的口气说到:“贵县求雨便了,为什么还要杀人呢?”

     县令诚惶诚恐地答道:“大人有所不知,这几个刁民谣言惑众,哄抢官仓,实乃强徒之首,犯上作乱,罪该万死。”

     张九龄说道:“贵县久旱不雨,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正宜开仓放粮,以抗天灾,岂可置民瘼于不顾,更添人祸呀!”

     县令一时慌急,支吾其辞地说:“这……这……”

     张九龄继续开导道:“饿极之乱,此非常之乱,非犯上作乱,其情可恕,其理当容,法律也有明确规定。依法办事,顺应民心;滥用刑罚,百姓遭殃呀!”

     众地方官吏齐声道:“对对对!大人英明,大人英明!”

     县令手抹额汗,说道:“下官一时糊涂,皆因听信道长瞎说,差点枉害了几条人命。下官该死!”

     张九龄严肃地说:“草菅人命者,与杀人同罪,幸亏还没有酿成恶果,念你一贯清廉自律,今日求雨,也是为了百姓,不再追究罢了,起来吧。”复对跪在后面的道长巫师说道:“想你们也是为了谋生,故弄玄虚,胡说八道,今后可要改邪归正,不得重操旧业,迷信害人——去吧!”

     县令唯唯诺诺,道长巫师连声称谢免罪之恩,一批待杀、待罪的囚徒无罪释放。死里逃生的乡民,声声感谢救命大恩。张九龄和随员们扶起乡民,加以抚慰。张九龄深情地对民众说道:“眼下老天爷不下雨,许多地方粮食失收,百姓受苦,朝廷尽知,本官此行,就是奉圣上之命前来放赈救灾,但得诸位乡亲同心协力,大事可成。”

     刚被释放的几位壮汉双手抱拳单膝跪地说道:“为报大人的救命之恩,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张九龄亲切地扶起众壮汉,问:“你等过去所操何业?”一个说是铁匠,一个说是木匠,一个说是石匠,还有一个粗声粗气地嚷道:“俺是剜猪佬,有的是力气!”众人听了一阵哄笑。张九龄高兴地说:“好,好!你等各有所长,此次抗灾必有用武之地呀!”说完,张九龄告诉地方官吏:“本官来此之时,见一黄河支流,水源充足,离此不到十里,只要筑坝开渠,可引水灌田,此乃抗灾为民长远之计也!”

     县令点头称是,但又说:“大人明鉴,可是,眼下家家断炊……”

     张九龄说:“这也不难,朝廷决定开仓放粮,以工代赈,并发下种子,随后就到。”

     民众听说开仓放粮,个个欢呼雀跃,都说:“只要不挨饿,一切听从大人调遣。”

    于是,一场筑坝引水工程开始了。张九龄亲自与地方官吏一同勘察地形,指导施工,千军万马奋战工地,不到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功告成。穿山越岭的渠道放满清水,万民欢呼。这时,张九龄派人到广东请来的一批老农,以及运来的一批谷种也先后到位。张九龄亲自指导和示范当地百姓种植水稻。从此,中原大地上也有了水稻生产,过去只有富人才能享用的大米饭,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张九龄的放赈抗灾取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