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地方产业
<
肇实

摘要: 正名芡实。据传,明朝中叶,仙掌岩上一姓邵的道,以芡实入药为附近村庄的小孩治病。并教村民们广为引种。小孩的病痊愈了,引种的芡实也获得了好收成。村民们不知芡实为何物,为感谢邵道士就称之为“邵实”。因“邵”与“肇”同音,后改称为肇实,一直沿用至今。肇庆所产之芡实颗粒大,药力强。肇实属睡莲科,是一年生的水草植物,茎和叶都长有刺,开紫色花,所结之果外壳坚硬亦有刺。多用来炖肉、煲汤或入药,能健脾止泻、固肾祛湿,有收敛、滋养、强壮之功效,是滋补佳品。


  粒粒皆辛苦——肇实出水记

  吐出最后一口烟,杜祖安便迈进了没膝深的肇实塘中。隆冬的早晨,太阳刚跃出地平线,西江边上的鼎湖区沙浦镇,片片池塘一望无际,袅袅升起的寒气与迷蒙的天幕几乎连成了一片。塘水刺骨,杜祖安和众多的收获肇实者一天的劳作开始了。

  肇实是肇庆的著名特产,多植于水塘,春节前后播种,多次开花成苞结籽,成熟后苞开籽落,一直在水下浸到处暑后才收获,有“水下熟”的特点。肇实不但能入药还能烹出美味佳肴,但其收获的艰辛又有几人知晓?沙浦镇是著名的肇实产区,盛产肇实已有数百年历史,每年入冬是收获季节。

  “铲肇实”是收获肇实的第一道工序,劳动强度最大。“铲”是一个用竹或藤制作的铲形工具,用人力将铲深入到肇实塘的浅泥里推着前行一段距离再捞起,在水中把泥漂走便见肇实,这是苦力,吃不下几碗饭和上了年纪的人干不了此活。肇实的种植户一般只管种、收和晾晒,也有许多加工户为抢原料来到了塘头收购。

  种植肇实杜祖安不算大户,他只承包40亩塘。他告诉记者,每亩塘产肇实一般在400斤上下,年景好时可达600斤。如今,鱼塘的承包款一亩已近130 0元,而肇实的价格升幅远跟不上塘租,许多种植户已改行养鱼了,肇实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杜祖安为节省开支,自己下塘用最传统的方法铲肇实。一亩肇实塘,人工铲肇实通常需两天时间才能完成。老杜的旁边就是大耕户,机械化的肇实收获机在塘中来回奔跑,一台机械一天就可以完成三到四亩的铲收活。“长命功夫长命做吧!”老杜满不在乎。他为了加快进度,请来了自己的外甥帮忙干活,两人从早到晚除了吃午饭,几乎都泡在水中。

  “突突突”的机械声伴着团团黑烟在塘中飘散着,现代的机械与原始的劳作方法交汇成一支劳动的乐曲,回荡在沙浦的田园间。

  

  铲过一段距离,再艰难地将铲在水中来回搅动,直至把泥去掉。

  

  

  人工交叉着在塘中来回铲收,力求减低遗漏。

  

  运送肇实的小船在塘面上来回穿梭。

  

  肇实刚出水,买家已到塘头收购。

  

  不少大耕户为加快收获进度,请来了机械铲收专业户帮助收获。

  

  福寿螺已成为一大祸害。

  

  杜祖安和他的外甥推着肇实铲在塘中艰难前行。

  

  艰辛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