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专题
<
许昌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深度融合

许昌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深度融合

孟照阳①

近年来,文化旅游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2019年是河南省许昌市文旅融合的开局之年,许昌市按照“抢抓机遇、紧盯项目、擦亮品牌”的工作思路,继续抓好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的落实,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快速发展。

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自市委、市政府部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来,许昌市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接续产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1.着力发掘许昌城市文化内涵

以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第十三届三国文化旅游周专题推介为契机,许昌市高质量高标准打造许昌旅游品牌。将曹魏文化作为许昌文化和旅游的“魂”和“根”,引领带动许昌文化旅游的整体对外宣传。把曹魏古城、灞陵桥、春秋楼、曹丞相府四个曹魏文化主题景区统筹安排,统一推介,推出“曹魏故都、许君以昌”的宣传口号,着重宣传推介许昌曹魏历史文化和城市生态水系建设的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城市品牌。{①孟照阳,许吕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2.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好乡村旅游工作。遴选了资源禀赋优越、服务设施完善、文化底蕴深厚的禹州市鸠山镇、襄城县紫云镇和禹州市无梁镇大木厂村等12个村镇作为2019年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镇进行重点培育。二是持续强化景区管理。对灞凌桥景区、曹魏古城开展4A级景区创建工作,组织开展A级景区玻璃栈道、玻璃吊桥项目建设,督导景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张贴宣传标语,确保景区保持良好的安全秩序。三是着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许昌市魏都区、鄢陵县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此为契机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四是积极做好红色旅游发展工作。对全市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梳理汇总,全面掌握红色旅游底数,为红色旅游线路打造提供支撑;积极指导建安区杨水才纪念馆、襄城县毛主席视察纪念馆申报河南省100个红色和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打造红色旅游特色品牌,提升全市红色旅游知名度。

3.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依托春秋楼、灞陵桥、曹魏古城、神重古镇、建业绿色基地、大鸿寨等文化旅游品牌重点景区,设计、制定、发布了许昌文化旅游品牌线路、红色旅游线路、乡村旅游线路、许昌旅游一日游线路等地方特色旅游线路。做好省级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观光园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的申报创建工作,并组织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干部进行专题培训。

二、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主要特点及成效

 1.文旅融合蓬勃发展  积极开展

“旅游+”,推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中国钧瓷文化园、春秋楼被河南省旅游局命名为“河南省首批研学旅行基地”,神重古镇先后被中青旅、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研学旅行基地”,禹州市、鄢陵县被省旅游局、省中医管理局命名为“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禹州市华夏药都健康小镇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鄢陵县按照旅游度假区标准不断提升完善服务质量,积极开展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推动全域旅游建设,鄢陵县、魏都区成立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2017年以来我市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一钻级智慧景区2个,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2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个,所获得的省级以上荣誉居全省前列。在春秋楼、灞陵桥景区引入《忠义千秋》《灞陵相送》情景剧演出。

 2.旅游品牌持续优化

 聚焦“曹魏故都——智慧之旅”“神重古镇——体验之旅”“花卉苗木——生态之旅”三大旅游品牌,狠抓创意营销,高标准策划承办三国文化旅游周、花木博览会、钧瓷文化节等节会中的旅游活动,尤其是钧瓷文化旅游节中的神星古镇开街、形象IP的推出,引爆了许昌体验游市场。拓展营销渠道,加大旅游宣传,积极参与“老家河南”央视捆绑宣传,在央视投放许昌旅游宣传广告,利用搜狐网、今日头条等知名网站和许昌旅游网、微信平台等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在郑州高铁东站、许昌高铁东站LED屏及站台灯箱进行户外宣传,提升许昌旅游知名度。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先后在郑州、洛阳、开封、南阳、毫州开展针对性的客源推介,发布许昌文化旅游三大品牌的线路和优惠政策,许昌旅游品牌形象大幅提升。主动加强与郑州、开封、新乡、焦作等城市的磋商对接,积极参与郑州大都市区旅游合作推广联盟,2019年3月在许昌成功发行郑州市的旅游惠民年卡,力争2019年底之前将许昌的重点景区纳入郑州的旅游年卡推广范围。

三、未来建设路径  

1.制定精品旅游线路

 一是发展文化游。活化文化资源,推动以许昌博物馆、塔文化博物馆、钧官窑址博物馆、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博物馆旅游。二是发展研学游。依托神重古镇、中国钧瓷文化园、春秋楼等省级研学旅游基地和建业绿色基地、花木博览园等景区,开发亲子互动游、体验教学游、户外拓展游等研学游产品。三是发展康养游。督促鄢陵县尽快启动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导禹州市加快发展医药康疗、运动健康等康养旅游产业。四是发展体育游。指导建安区推动东部生态旅游产业园隆兴森林运动休闲基地建设,支持鄢陵县柏梁镇、陈化店镇积极创建“休闲体育小镇”。

2.打造乡村旅游特色

 发挥神重古镇、五彩大地、大鸿寨等主要景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围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乡土特色的风情小镇和特色村落,培育旅游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10个。通过举办摄影大赛全面展现旅游示范乡(村)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亮点,邀请旅游专家对旅游示范乡(村)负责人进行培训,组织负责人赴先进市县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做好乡村旅游特色村镇的培育工作,拟制下发《2019年许昌市乡村旅游示范村镇培育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培育对象,建立档案资料,强化培育工作组织领导,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分工,集全市之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3.加强优化旅游品质  

增加旅游行业经费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建设,争取国家红色旅游、古村落保护、旅游发展等配套设施经费。创新旅游营销推广,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知名度高的主流媒体加强推广宣传,在高速公路、城市出入口和通往景区的干道规范设置旅游交通指示牌。发挥智慧旅游平台的传播、引导、服务作用,与大数据管理部门对接,及时更新、共享相关信息,指导A级以上景区开展智慧化景区建设。持续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力争建成旅游厕所63座。按照微景区、新亮点的标准,抓好许昌市旅游服务中心改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