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区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工作机制 2018-01-02

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根据《广东省文化厅关于做好2016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016]53号)精神,我区针对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工作实际,就如何创建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做了一些阶段性工作,并初步建立了试点工作机制,相关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工作机制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保障电白区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坚持政府主导、多级投入、运行统一、资源统筹为原则,注重改革创新、文化惠民,进一步整合盘活公益性和经营性文化服务资源。构建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二、创建目标

根据《广东省文化厅关于开展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建设方案》指导精神,到2016年底,建成以区文化馆为总馆、镇(街道)文化站为分馆、以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室为服务点的三级服务体系,打造电白区城区、镇(街)与农村、社区特色文化品牌等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实现标识的统一化、设施的标准化、资源的共享化、品牌的共创化、服务的体系化建设。

三、运营机制

电白区文化馆实行总分馆以中共省委广东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为出发点,旨在探索在镇、街设立区文化馆直管型分馆,统筹规划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构建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服务体系。按照“三个统一”的要求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建设。

(一)统一领导管理

1、统筹资源利用。以区文化馆为主体(总馆),16个试点分馆及36个服务点为辐射点,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策划、组织本地的文化活动时,各分馆及服务点所管辖的场地、人力、师资、服务等资源要统筹利用,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2、统筹人员安排。按照“下派上挂、专兼结合”的方式,由区总馆选派工作骨干担任分馆副馆长,对分馆的业务进行指导,挂职分馆副馆长定期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分馆定期选派业务人员到总馆挂职学习,充实业务能力。各村(社区)文化室纳入所属镇(街道)分馆统一管理,文体协管员任服务点管理员,主要负责服务点的日常运作及活动的协调安排。

3、统一管理体系。区实施总分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台一套符合电白地区实际情况的管理条例或办法,在场地使用、人员调配、设施配套、工作协调等方面进行统一的管理,使总馆、分馆和服务点之间的运行集约、高效、便捷。同时总馆、分馆和服务点组合成本相对固定的、联系紧密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构建一个以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以区文化馆总馆为龙头、区文化馆分馆为骨干、村(社区)服务点为网点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实现无缝衔接,强力推动全区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二)统一服务提供

  1、统一服务目录和标准。在文化活动、艺术演出、陈列展览、讲座培训、创作辅导、非遗展演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上,建立统一的服务目录和服务标准。

2、统一服务品牌。围绕当地群众需求,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采取总分馆中心馆、总馆、分馆和服务点分级共建的方式,精心打造一到两个群众喜闻乐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服务品牌项目。

3、统一网络平台。文化馆总馆要接入“广东公共文化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平台,总馆的文化活动、艺术演出、陈列展览、讲座培训、创作辅导、非遗展演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内容,纳入平台内容建设,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统一管理、配给。

(三)统一考评评价

建立总馆对分馆、分馆对服务点的逐级考评机制,以及分馆、服务点对总馆,总馆对中心馆的反馈机制。通过双向考评反馈,不断完善总分馆服务,提升总分馆服务效能。

四、经费管理

制定出台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运营经费统筹管理使用制度。将各馆、站部分业务和免费开放经费,以及省财政和地方财政给予的总分馆补助资金统一纳入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运营专项工作经费,由总馆试点统筹管理使用,总馆与分馆在资金的使用上要做好资金明细台账,对每次资金的使用去向都要有据可依、清楚明确。另外,考虑到电白区分馆及服务点较多,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合理利用。

五、服务项目

我区20个文化站中,有2个一级站,5个二级站,13个三级站,在这次总分馆试点建设中选择较好的文化站,以及条件较好的村(街)文化活动室作为分馆和服务点,将和总馆的服务项目同步,具体服务项目如下:

(一)免费开放

总馆与分馆在服务项目上要基本统一,文化馆的服务项目主要分为一是公共空间设施场地的免费开放;目前我区文化馆的开放场地有:美术、书法室、舞蹈室、音乐室、文学室、多功能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厅、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9个场地。场地常年开放,到场地活动的群众每年都有几百人。二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免费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将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而发展变化。我区文化馆已开放的培训项目有:美术、书法、少儿舞蹈、钢琴、文学、折纸、粤曲、电脑入门、少儿音乐等10个项目。

(二)群众文化活动

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有大型文艺晚会、文艺赛事、送戏下乡、展览、文艺创作、指导和群众文艺作品普及推广;组织群众文化理论研究,召开群众文化理研讨会;进行民族民间艺术保护;组织开展文艺培训、宣传服务等。

1、开展时政宣传服务

创作时政文艺作品,运用文艺形式宣传国策,办好时政宣传橱窗,组织时政知识竞赛等。做好法制宣传服务:组织专题文艺演出,文艺作品创作、编印文艺资料、播放法制专题片、图书借阅服务等。

2、组织文化艺术辅导培训

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基本文化服务范围属全免费项目,主要是面对艺术骨干和业余文艺团队的骨干性培训和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少年儿童、农民及子女、残疾人等)的保障性培训。包括美术、书法、舞蹈等的一些入门性的技术培训,文化馆每年报名参加免费培训的人员都达到300人以上。另一类属于准公共文化服务型的文化艺术培训,个人要支付一定费用,为有偿服务。包括个体性技能培训如钢琴、非普及性的舞蹈培训等。

3、举办普及性文艺公益讲座

邀请国内文化名人或当地文艺骨干来授课,按工作需求,不同时期举办不同的项目讲座。

(三)打造特色展厅和非遗传习基地

区文化馆现已在筹建美术、书法长廊及非遗展厅。美术、书法长廊将不定时邀请当地的书画名家及培训对象、书画爱好者举办多样化的展览活动。非遗展厅正在装修,将把我区的非遗名录的实物进行展示。同时,在此基础上,非遗传习所也将挂牌,让非遗的传承人可以在此进行技艺传授。多功能厅的建成,将极大丰富我们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满足小型演出、排练、会议、讲座、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需求。

(四)建设文化志愿者队伍

根据《广东省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规范指引》要求,规范总馆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制度,总馆组建一支人数不少于20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分馆组建一支人数不少于10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服务点聘用至少5名文化志愿者,为当地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与服务提供支持。

六、数字化建设

总分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今后着力解决的重点,要借这次总分馆建设的东风,建立总分馆网络数字化体系。总馆将在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网的基础上,创建下列功能:

1)经过网络编辑专门收集、编辑、筛选有价值的群众文艺资讯,呈现给社会公众。包括文化活动资讯、文艺演出资讯等。

2)开展文艺辅导在线辅导:在线文艺辅导是总分馆数字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文化馆未来工作的一项重要方向,平时开展的文艺辅导都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培训,一些收费性项目,也可以通过在线免费学习,通过在线辅导让服务范围更广更阔。

3)开展文艺作品在线欣赏:采用数字化手段,将文化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优秀群众文艺产品资源进行加工,形成以浏览、欣赏的数据库视频资源。在网站上开设网上演播厅、展览厅等专栏,供社会公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我区整个群众文化活动的概况。

4)开展网上文化活动: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平台,以创新的意识,在网络上开展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5)网上文化志愿者的服务体系:引入先进的文化志愿者机构管理系统,完善文化志愿者的报名、注册、参与组织活动、演出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要为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人购买人身保险及一些有偿服务,提高文化志愿者的兴趣。同时,也要适当增加志愿者的加入门槛,通过身份证登记、学历、技能、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去择优录取,充实和增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七、考评机制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电白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运行考核办法》,每年考核一次。按考核成绩优秀、良好、合格三个档次的分馆和服务点给予一定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分馆给予通报。制定《电白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专业技术人员带头人评比办法》、《电白区村级文化管理能手评比办法》,每年考核一次。通过考核,促进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预期效果。

电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6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