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申报项目代码: 0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申报项目类别: 民间美术
申报项目名称: 武强年画艺术
申报省、自治区、直辖市: 河北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制
年 月 日
一、基本信息
属 地 | 河北省武强县 | 项目名称 | 武强年画艺术 |
申 报 者 |
| 负 责 人 |
|
通讯地址 |
| 邮 编 |
|
电 话 |
| 传 真 |
|
电子信箱 |
| ||
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 | 武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东北部,介于北纬37°53′—38°09′,东径115°47′—116°06′之间。县城座落于武强镇,南距衡水市55公里,西距石家庄市135公里。 武强县建于西晋,至今有1700年历史,因境内有武强山(今已不存)而得名,辖6个乡镇,238个行政村,人口21万,土地面积444.5平方公里。 武强县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海拔14.2—18.7米。石黄高速公路,307国道横穿全境,滏阳河纵贯南北,滹沱河从北部边缘流过。另外境内还有龙治河、天平沟等河流。武强属传统的农业县,自然资源贫乏,由于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人民生活比较穷困。县城曾三度毁于洪水,北部与献县部分村庄合称为“四十八村”,属钦定泛区,免征钱粮。现在武强仍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
二、项目说明
类 别 | 民间美术 | 代 码 | 03 |
分 布 区 域 | 武强年画艺术主要分布在以武强老县城(现街关镇)为中心的周围60多个村庄,鼎盛时期有画业作坊1000余家,年销售量1亿对开张,在全国各地的批发庄有180余处。随着产品、技术、人才的交流,武强年画艺术也流传到京、津、山东、山西、北方地区(即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 ||
历 史 渊 源 | 据现存资料考证,武强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其产生的背景一是武强历史上自然条件恶劣,人民生活贫困,年画生产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成为武强人的选择;二是本地生产芦苇、麦秸、石榴花、槐花米、靛蓝草等,具备生产年画用纸和颜料的自然资源;三是武强文化积淀较厚,历史上寺庙众多,宗教活动频繁,以神祃为主要题材的武强年画与对偶像的崇拜有密切关系。还有,武强石刻艺术源远流长,为画板刻制提供了艺术借鉴。 武强年画自宋末到清初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发展和成熟期,年画艺术逐步走向成熟,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清康熙、嘉庆年间(1662—1820年)为武强年画的鼎盛时期,年销售量达到1亿对开张,因实际篇规格小于对开,按自然张计算约2亿张。到清末,县城南关有字号可考的画店有144家。到民国初年,由于战乱影响,画业萎缩,从业者40余家,年销售约3200万张。1937年,抗战爆发,民不聊 生,大部分画店倒闭,艺人外逃,画业濒于绝境。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在党的号召下,武强人民以年画为武器,宣传抗日,晋察冀边区的美术工作者也纷纷投身革命年画创作,并创办冀中年画研究社。1947年又在此基础上成立石家庄大众美术社(现为河北美术出版社),使年画艺术得到恢复,并有所创新。解放后,相继成立了红星画社、九星画社、远大画社等,后合并为武强画厂,同时开业的作坊有40余个。1962年经河北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武强年画工作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相继成立了“武强年画学会”、“武强年画社”,省出版局授予版权,1985年省、地、县拨巨资建立了武强年画博物馆。1993年武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2003年,武强年画被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之一。 | ||
基 本 内 容 | 武强年画的主要体裁有门画、中堂、对联、贡笺、条屏、窗画、炕围画、灶画、斗方、灯方、西洋景、扇面、博戏图、冥币、张搭、年历等。按题材分类主要有神仙佛像、吉祥吉庆、农事耕作、节令习俗、故事戏曲、历史典故、新闻时事、风趣幽默、组字画谜、风景花卉、春宫图、智力游戏等,堪称农耕社会生活的缩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观园。代表作品有: 一、 传统作品 《六子争头》、《狮子》、《老虎》、《大花瓶》、《门神》等。 二、 近代作品 《新排洋烟阵·捉拿樱徐花》、《大战滦州》、《同盟军新立协约大会》、《两军大战南口》、《大战山海关》、《德日两军大战青岛》等。 三、 革命战争时期作品 《打日本·救中国》、《保卫边区》、《解放开封》、《参军图》、《娃娃戏·打老蒋》、《兄妹开荒》、《朱总司令》等。 四、 现代作品 《小女婿》、《刘巧儿》、《八大名医》、《二十四节农事图》、《农村光景三年历》等。
| ||
及制品等 相关器具 | 一、 刻版工具 刨子、刮刀、铁(钢)尺、鹰嘴刀、凿子、扁铲、规矩、拧子、 小棕刷、棒槌、两头钉、砂纸等。 二、 印刷工具 案子、版刷、版垫、棒打棍、色盆、色蘸子、刷画刷子、凉画架、 趟子等。 三、 绘稿裁纸工具 木碳条、香头、狼毫笔、垫板、靠尺板、裁纸刀、磨刀石、锥 子等。 四、 版材及颜料 杜木板、梨木板。 黑色(用墨烟和松烟制成) 红色(用红花或石榴花熬制) 黄色(用槐米花制成) 蓝色(用靛蓝草制成) 五、 纸 绘稿纸用薄而透明的宣纸。 印刷早期使用草纸,现用宣纸。
| ||
传 承 谱 系 |
武强年画分布广泛,门派众多。自创始以来,虽历代都有造诣颇深的代表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一定是传承关系。武强年画的传承以解放前后为界,分为两种形式,解放前以作坊传承为主:如历史上的四大家、老八家、新八家等,都为世代相传或以作坊为依托的师徒传承,艺人开店营业同时招收学徒,学徒学成后又自立门户,再招学徒,代代相传。因此,这种形式的传承遍及武强县60多个村庄,形成了一个画业群体。武强年画的传承人在绘画方面形成传承谱系较为典型的有:自清代同治年的赵大享——民国时期的贾灵奎——建国后的张春风——王子学。在雕版方面形成传承谱系较为典型的有清代的刘雕——民国时期的刘明启——建国后的娄根深—娄来宾——娄金星。建国后,武强走的是国营、集体化道路,1956年成立了由若干个农村画业作坊公私合营的红星画社、九星画社、光明社、民经社、远大画社等。1958年这几家画社合并为画业工厂,后改称为武强画厂。1962年成立武强年画工作室,后定名为武强画店,与画业工厂联合办公。1983年成立武强年画社,1985年建立武强年画博物馆。年画艺术的传承在保留一定程度的师徒传承的同时,采取了集体学习培训,组织安排师傅带徒弟,出外学习深造等办法。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后,雕版方面的传承采取的就是师父带徒弟的制度。从年画厂和博物馆系统看,雕版方面的传承有年画厂的王福安培训徒弟,包括孙惠荣、陈山峰、南庆辰三人。孙惠荣又培养了马习钦,马习钦培养出的徒弟有史颜斌、冯斌、徐晓毅、郑辉等人。这些方式的采用使这一艺术得以传承。
|
三、项目论证
基 本 特 征 |
武强年画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农民艺术,是农民思维与物质观念的产物,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民和农村居住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具有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线条简练、色彩鲜明等艺术特点。 |
主 要 价 值 | 一、武强年画是农耕社会的缩影,对于研究我国农耕社会的生产发展以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武强年画对我国民间美术尤其是版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革命战争时期,延安鲁艺、华北联大和平津的进步画家来到河北与武强艺人交流联系,创作了大量革命年画,被周扬同志称为“美术运动的创举”。另外,解放后,武强艺人韩万年(担任荣宝斋第一任木刻水印厂厂长)以及张福旺、李长江、肖福荣等都为荣宝斋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武强年画包括大量的爱国主义题材作品,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武强年画博物馆先后被河北省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几年来共免费接待青少年6万多人次,发挥了很好的基地教育作用。它还是南京大学、中央美院、河北大学、河北师大等十几所大专院校的教学、研究基地。
|
濒 危 状 况 |
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更新等因素制约和改变了传统年画的传播。如:优生优育冲淡了“多子多福”观念,过去万物有灵的思想被“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的观念所代替。 二、人们生存环境的改变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传统年画的使用有一定影响。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的是明亮的玻璃窗,加上现代电灯的普及和工艺彩灯的流行,使过去的糊窗用的窗花纸、“灯谜画纸”不再受欢迎。 三、现代文化形式的多元化冲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普及到千家万户的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基本能全天候地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随时随地看到各种新闻及文娱节目,接受各种信息,那种古老的“贴在墙上的电视”很少有人再理会。 四、人亡艺绝的现状是制约武强年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时代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印刷术的发展,年画艺术不再是画乡人们谋生脱贫的唯一手段,存世的艺人越来越少,武强年画面临人亡艺绝的严峻形势。
|
四、项目管理
管 理 组 织 | 组织名称 |
| 责任人 |
|
通讯地址 |
| 邮 编 |
| |
电 话 |
| 传 真 |
| |
电子信箱 | ||||
资 金 投 入 情 况 |
| |||
已 采 取 的 保 护 措 施 | (一)武强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武强年画的保护工作,1985年建立了全国首家年画专题馆,2001年又投资500万元对其进行了扩建、改造和环境治理。 (二)目前武强年画博物馆已保护、抢救武强年画古版4000余块,收集有关的年画资料、史料10000余件。 (三)“武强年画学会”、“武强年画社”、“中国木版年画出版研究会”等年画专业研究机构设在武强,并与其他年画产地合作,联合出版了《四川绵竹年画集》、《河南朱仙镇年画集》、《山东杨家埠年画集》、《河北武强年画集》。武强年画博物馆还出版了《武强古版灯方年画》、《武强古版民间门画》、《中国武强民间神祃》。每年都生产开发部分年画、挂历、轴画、裱片、磁盘、镜片等产品供应市场。 (四)从1992年至2002年举办了三届中国武强年画艺术节,做了很好的宣传,并开展了对外艺术交流。 (五) 展厅、库房和馆区重要部位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周界报警系统”,目前正在进行“气溶胶灭火消防系统”的设备安装工作。 (六)目前,年画博物馆保护工作的重点是馆藏古版和纸质文本资料的保护,当务之急是建设一个300平方米的恒温恒湿专业库房,以利文物的保护。 (七)县委、县政府命名了以大韩村、西北街、大段庄、曹庄为主的武强民间木版年画生产保护村和以吴春沾、娄来宾、韩更亮、韩铁安、李同锁为代表的民间年画保护点及专业户。对他们实行“政策上支持、业务上指导、销售上帮助、生活上照顾”的方针。 |
五、保护计划
保 护 内 容 | 为保护武强年画,武强年画社制定了以下保护计划。此计划由武强年画博物馆组织实施,武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负责管理、督导,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负责检查、督促。其保护重点如下: (一)静态保护 1、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武强年画发生、发展的历史沿革、规模、行销范围,著名作坊的兴衰、艺人的基本情况,使用工具的具体做法及制作技巧、创作的口诀、行规、民俗等全部内容,同时做好相关物品的征集工作。 2、将普查所获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与博物馆内原有的资料一起进行编排存入数据库,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 3、进一步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重点对已失传的古代印画的自然颜料进行研究与恢复,编纂《武强年画志》、《武强年画艺术》、《武强年画故事》等书籍。 4、不断丰富馆藏,以武强年画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主,开展不同形式的专题展览,展示、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二)动态保护 1、继续做好对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加大工作力度,由原来的学生走进博物馆,逐渐转变为主动走进学校展出,结合展览举办各种作文竞赛活动,以使活动多样化。 2、继续与县职教中心美术班做好联合教学工作,由博物馆派出专业人员讲授,使学习武强年画的制作成为学生必修课,实现武强年画艺术及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扬。 3、与河北省教委、河北美术出版社、河北少儿出版社取得联系,将武强年画这一传统民间美术列为高、初中及小学美术课本教学内容。 4、以博物馆的年画开发部为龙头,带动全县年画业的发展。结合市场需求,做好年画精品系列的研制开发工作,特别注意复制精品,保护原汁原味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年画工艺,使其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大众,逐步形成产业化。 5、对个体作坊给予扶助,选择有经营能力、有传承条件的民间作坊进行重点扶持,从技术和业务上给予指导帮助。 6、以博物馆的传统工艺复原作坊为基地,开设培训班,培养刻版、印刷工人,充实到工作中去。(目前已培养了3名刻版师、5名印刷工)。 | ||
五 年 计 划 | 时间 | 保护措施 | 预期目标 |
2006年 | 全面完成普查工作;编写《武强年画志》;继续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开设二期传统工艺培训班;完善武强年画网站建设工作;继续做好与职教中心的联合教学工作;将武强年画列为高、初中及小学 美术课本教学内容。 | (1)完善以普查资料整理研究为主的静态保护方面的基础工作。(2)通过在当地中小学教学中开展的宣传教育工作,达到使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传统艺术的目的。通过宣传,激发广大群众的民族意识。(3)开设培训班传授传统技艺,使武强年画的制作工艺后继有人。(4)恢复自然颜料的研制,加大武强年画原生态的保护力度。(5)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广泛普及年画的制作方法及年画作品的基本含义。
| |
2007年 | 开展古代自然颜料的研制、恢复工作,将新产品、新形式、新包装的成果投放市场; 举办第三期培训班。 | ||
2008 |
建立2个民间年画生产保护区;与年画社联合建立《武强年画保护名录》;举办第四期 培训班 | (1)对民间作坊在技术上予以指导提高,业务上给予支持和协调,政策上给予保护。(2)建立《保护名录》,使武强年画保护发展工作步入规范有序管理,保护知识产权。
| |
|
2009
2010
|
通过博物馆继续做好宣传、教育、研究、传承工作;提高博物馆业务人员的素质;到国外各大博物馆进行展览展示;加大征集力度,丰富馆藏;扩建、改造博物馆;继续举办,传统技艺培训班。 |
(1)使武强年画博物馆成为对外开放和交流的窗口,让武强年画成为武强县对外交流的名片,使其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以促使年画产业的发展。(2)让年画博物馆的管理更规范,现代化品味更高,成为弘扬爱国主义和民间艺术的殿堂。 |
保 护 措 施 | (一)建立有专家指导的,以县长为组长的“武强年画抢救领导小组”。(已建立并已工作) (二)设立以博物馆馆长为直接负责人的武强年画普查工作队。(普查工作已基本完成) (三)武强年画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全国重点博物馆,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衡水市未成年人教育基地,承担了作为保护与传承武强年画艺术强有力阵地的任务。 (四)武强县委、县政府已将武强年画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列入了每年的政府工作计划; (五)武强县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保护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建立了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 | ||
建 立 机 制 | 一、在实施五年保护规划中,重点抓好:(一)有保护规划。(二)有保证措施。(三)有领导分管。(四)有直接责任人。(五)有资金保障。继续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协调联动、主管单位负总责的原则。 二、采取专家、专业人员结合的有效机制、不断开发、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材料、新工艺、新包装、新产品。 三、打造名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工具和手段进行宣传,引导、开拓新的年画市场。
| ||
经费预算及其依 据 说 明
|
| ||
备 注
|
|
六、省级专家论证意见 省级论证专家名单 七、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意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