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金县文化馆
搜索
分享
关闭
Login
关闭

春牛舞

旧时县官每逢开春,便带僚属和县民,肩挑祭品,牵着牛到五谷庙祭祀神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后,县官下田扶犁驱牛,谓之“示耕”,乃劝农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民俗活动演化为春牛舞,每当丰收年景,村民们便与牛共舞,与牛同乐,期望开春又有好收成。后来村民将真牛改为竹扎纸糊的道具牛。

如今表演形式和道具又有新变化,春牛则用竹扎、纸糊牛头,布身、双人钻进牛的肚子里合舞,表演默契。开场时,春牛锣鼓响后,由牧童牵牛上场,表演骑牛、逗牛等滑稽动作戏耍春牛,春牛则从艺术上加以塑造,模仿牛的形态、神态、动作,活灵活现地表演,使它更有人情化,憨厚、可爱。牧童用喂草、洗刷、抚背等表演动作,表现对牛的呵护。牧童表演完后,男队头裹毛巾,肩扛锄头,女队戴凉帽,肩挑花蓝分别从两边舞上。表演时,两队边跳边舞转一个圆圈后。男女对唱,绕圆场后,每舞一圈唱一段。歌词内容以二十四节气和相关农事活动为主,唱腔是紫金特色的春牛调,如《脚踏泥水春耕忙》、《贺新年十大恭喜》,唱词是三句式,第三句是第二句的重复。音乐主要是打击乐,由唢呐、笛子伴奏。春牛舞属自娱性表演,既可在村寨进行联谊活动,也可在广场、街道、门坪表演或舞台上演出。

春牛舞在紫金县城、上半县及瓦溪镇一带较为流行。1974年瓦溪乡的《春牛歌舞》参加惠阳地区业余文艺汇演获优秀节目奖。春牛舞曾多次参加河源市和本县民间艺术巡游表演活动。1997年县花朝戏剧团把春牛舞作为传统歌舞节目赴香港屯门、大埔、元朗等地演出,获得好评。2015年春节期间,龙窝镇春牛舞除了在本镇各村演出外,还应邀五华、惠东、揭西等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