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
民俗文化
端砚
中国的四大名砚以端砚最为称著。端砚自唐年开生产,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端砚石产自烂柯山和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砚石多为青紫色、猪肝色、天青色,其上多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胭脂火捺、天青、翡翠、金银线、水纹等种或数种奇妙的石品花纹。石品中以“碧晕重重...
肇庆裹蒸粽
裹蒸是肇庆特产,也叫裹蒸粽,但与人们熟悉的“端午粽”却有明显的区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或长条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包裹、水草包扎,呈枕头状或埃及金字塔形,主要原料是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再加入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制而成,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
端州疍家糕
疍家糕是端州西江水上人家(解放前被称为“疍家”)的传统食品,层层相叠,所以又称为千层糕。疍家糕分咸甜两种味道,咸糕以粘米、芝麻、花生、虾仁、猪肉为材料,甜糕则以粘米、白砂糖为材料。其口感甘爽香滑,层次分明,色香味俱佳,“高”与“糕”谐音,有“步步高”的吉祥之意。端州区的疍家糕制作技艺已列入广东...
七星剑花
剑花是一种攀援植物,大都植根于土壤之中。然而七星剑花却生长在水份少、土壤少的七星岩悬崖峭壁之上,向四处蔓延,一节一节地向上攀登,所以又称量天尺。七星剑花有祛痰火和止咳的功用,多用以煲汤,味清香、汤甜滑,乃佐膳之美食。
檀香扇
摘要: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的各式折扇和其他形状的扇,主要使用对象为女性,亦称为文扇。檀香木,又名旃檀,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木质坚硬。檀香木制成檀香扇具有天然香味,用以扇风,清香四溢。 檀香扇有扇存香在的特点,保存十年八载,依然幽香阵阵。夏令既去,藏入衣箱,还有防虫、防蛀的妙用。花式品种有...
紫背天葵
紫背天葵属秋海棠科,是一种矮小的草木植物,性喜潮湿,多攀缘在阴暗湿润的山崖上。它无地上茎,基生叶一片,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状,叶面有毛,呈深绿色,叶背紫色,故名紫背天葵。紫背天葵用开水冲泡,其色紫红,味微酸,清香可口,若加入少许白糖,其味更佳,能消暑除热、润燥止咳,有助消化、健胃、解酒之效。
查看更多..
端砚
中国的四大名砚以端砚最为称著。端砚自唐年开生产,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端砚石产自烂柯山和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砚石多为青紫色、猪肝色、天青色,其上多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胭脂火捺、天青、翡翠、金银线、水纹等种或数种奇妙的石品花纹。石品中以“碧晕重重...
伍丁先师宝诞
5月12日,为了传承千年石艺文化,祈求风调雨顺,业界发展,保护地方民俗传统,端州白石村、宾日村隆重举行“2019年伍丁先师宝诞”纪念活动。▲ 邓常师 摄本次活动吸引了一大波广东省非遗专家、文史大咖等出席!广东省文化馆副馆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
甩火头
村民正在表演中秋习俗“甩火头”。记者 蔡丽莹 摄9月28日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肇庆人过中秋节,尤其是在城区黄岗白石村,中秋节除了把酒赏月之外,还有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欢的一项活动,那就是'甩火头'。当天晚上,白石村的男女老少便齐集村边的堤围...
龙母诞
龙母诞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德庆县的悦城龙母祖庙都会有一个被誉为四海朝宗的盛会,那就是悦城龙母诞的祭祀仪式。短短几天的诞期,前来这里观光、朝拜的海内外游人达十几万之多,如潮的人流把小小的悦城镇挤得水泄不通。据《悦城龙母庙志》记载,龙母姓温,生于楚怀王辛未年(公元前290年),卒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公...
赛龙舟
由于肇庆有龙舟竞渡的传统,再加上有星湖宽阔的湖面,1998年开始,肇庆市每年举行一次国际龙舟锦标赛,在七星湖上赛龙夺锦,吸引了海内几十支龙舟队参赛。肇庆龙舟锦标赛成了当地一大盛事,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及广东、广西各地的龙舟队云集肇庆,竞逐锦标,海内外及肇庆四方的群众近十...
包公诞:砚洲岛460年的民俗 数百年来香火不断
清代包公祠幸存石狮砚洲百姓为了纪念包公,从明代开始在岛上先后修建了包公祠、包公楼。每年农历二月十四,砚洲百姓都会隆重祭奠包公,并将这一天定为包公诞。
查看更多..